風淋室專題 佰倫風淋室已榮獲多項國家專利! |
服務熱線:蘇小姐 181-02663890 黃先生 135-70963007 |
信息中心
產(chǎn)品分類
熱門文章排行
一種潔凈廠房新式風淋除塵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風淋室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潔凈廠房新式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廠房的潔凈,廠房中通常會設置有能夠潔凈廠房的除塵裝置,最常見的便是風淋室,也稱為風淋通道或空氣風淋房,主要作用是去除人員或物體表面附帶的塵埃。
但是現(xiàn)有風淋室在使用時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風淋室中風淋頭角度較為固定,為了更好地去除人員或物體表面附帶的塵埃,人員或物體通常需要在風淋室中旋轉,以確保各角度都能被吹拂到,使用起來較為不便,尤其是單一對物體進行吹風時;二是被吹拂掉落的灰塵通常會進入站人孔板下方,落入底座中,清理其中積累的灰塵較為不便。
因此現(xiàn)有的潔凈廠房的除塵裝置存在使用不夠方便且清潔難度較大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使用較為方便且清潔難度較小的潔凈廠房新式除塵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潔凈廠房新式除塵裝置包括主控制器與倒U形風廊,風廊包括倒U形外層框架與倒U形內層框架,外層框架與內層框架通過兩個倒U形板固定連接;
外層框架的正面與背面開口處分別安裝有能夠向上收縮或向下展開的折疊式外門、折疊式內門,外層框架的頂部安裝有用于驅動外門收縮或展開的外門驅動件以及用于驅動內門收縮或展開的內門驅動件;
外層框架與內層框架之間設置有倒U形風道,風道的橫向管道中設置有扇葉,外層框架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驅動扇葉轉動的扇葉電機;內層框架的兩個豎板上均設置有多個能夠隨扇葉旋轉而旋轉的風淋頭,風道通過氣管與多個風淋頭連通;外層框架的頂部在扇葉的上方開設有流通孔;
外層框架的頂部還設置有能夠隨扇葉轉動而吸引灰塵的吸灰組件以及用于收集吸灰組件吸引的灰塵的可拆卸灰塵收集盒;
風廊的底部安裝有底座,底座包括自上而下設置的站人孔板、用于容納掉落的灰塵的凹槽,凹槽通過至少一個灰管與吸灰組件相連通;底座靠近潔凈區(qū)的一側與遠離潔凈區(qū)的一側外均設置有預通道,預通道中設置有壓力傳感器;
主控制器分別與外門驅動件、內門驅動件、扇葉電機以及壓力傳感器控制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更進一步的改進:外門與內門均由依次首尾相鉸接的多個門板構成;
門板包括平板,平板具有兩個長端,其中一個長端處安裝有鉸接軸,鉸接軸中心軸線與外層框架的兩個豎板垂直,另一個長端處安裝有兩個能夠轉動安裝鉸接軸的圓環(huán);
位于最上層的門板鉸接軸與風廊轉動連接;
外門靠近潔凈區(qū)的一面與內門遠離潔凈區(qū)的一面均設置有密封層,密封層與每個門板相貼合。
優(yōu)選地,外門驅動件與內門驅動件的結構一致;
外門驅動件包括轉動安裝在風廊頂部的同步軸以及用于驅動同步軸轉動的電機,電機均與主控制器控制連接;同步軸的中心軸線與鉸接軸的中心軸線平行;
同步軸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卷線器,卷線器上均纏繞有提升繩;
提升繩的一端與卷線器固定連接,提升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與每個門板相貼合的各部分密封層的一端與位于最底層的門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更進一步的改進:內層框架的每個豎板上均對稱開設有六個用于轉動安裝風淋頭的風淋頭安裝孔,六個風淋頭安裝孔在豎板上呈兩列三行排列,各風淋頭分別轉動安裝在各風淋頭安裝孔中,每一列位于第一行的風淋頭通過皮帶與位于第二行的風淋頭傳動連接、位于第二行的風淋頭通過皮帶與位于第三行的風淋頭傳動連接;
風淋頭呈空心膠囊狀結構,風淋頭位于內層框架內的一部分的側壁上開設有出風口;
內層框架的頂部轉動安裝有兩個平行的轉軸,兩個轉軸的中心軸線分別與其中一列風淋頭安裝孔位于同一豎直平面上,轉軸分別通過傳動件與扇葉電機的輸出軸的傳動連接;
轉軸的中心軸線與內層框架的豎板相垂直,轉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皮帶輪,皮帶輪分別通過皮帶與位于第一行的風淋頭傳動連接。
優(yōu)選地,傳動件包括固定安裝在扇葉的轉軸上的大錐齒輪,大錐齒輪旁設置有一級傳動轉軸,一級傳動轉軸與扇葉電機的輸出軸的相垂直;
一級傳動轉軸靠近大錐齒輪的一端設置有與大錐齒輪相嚙合的第一錐齒輪,一級傳動轉軸遠離大錐齒輪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錐齒輪,外層框架的橫板中轉動安裝有傾斜設置的二級傳動轉軸,二級傳動轉軸靠近第二錐齒輪的一端固定安裝有與第二錐齒輪相嚙合的第三錐齒輪,二級傳動轉軸遠離第二錐齒輪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四錐齒輪,轉軸上固定安裝有與第四錐齒輪嚙合的第五錐齒輪。
作為本發(fā)明更進一步的改進:吸灰組件包括安裝在外層框架頂部的單側開口的圓柱管,流通孔之中設置有鏤空的用于安裝扇葉電機的扇葉電機安裝架;
流通孔與圓柱管之間設置有用于過濾灰塵的管狀濾網(wǎng),圓柱管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長方體形殼體,殼體與圓柱管相連通,殼體遠離圓柱管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連通至少一個灰管的連接管道,圓柱管與灰塵收集盒相連通。
優(yōu)選地,灰塵收集盒包括與圓柱管連通的長方體形灰塵殼體,灰塵殼體中滑動安裝有盒子,長方體形灰塵殼體的一側開設有供盒子通過的開口,盒子靠近圓柱管的一面上開設有供灰塵進入的方孔;
灰塵殼體與盒子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優(yōu)選地,吸灰組件中設有能夠隨扇葉轉動而對吸灰組件中的灰塵進行刮除的刮灰組件。
作為本發(fā)明更進一步的改進:凹槽內設置有用于支撐站人孔板的多個橫向加強筋與多個縱向加強筋,橫向加強筋與縱向加強筋相垂直,縱向加強筋上均開始有供灰塵通過的孔;
站人孔板上開設有用于與灰管連通的過灰孔。
作為本發(fā)明更進一步的改進:預通道包括上層板與下層板,上層板與下層板通過多個復位彈簧相連接;
下層板的頂部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fā)明提供的潔凈廠房新式除塵裝置使用較為方便且清潔難度較小。該裝置具有多個能夠隨扇葉旋轉而旋轉的風淋頭,因此人員或物體進行風淋時無需再自行在風淋室中旋轉,通過能夠旋轉的風淋頭便能夠擴大風淋頭的所能吹拂到的面積,即使人員或物體處于原地也能被較好地吹拂到各個角度;同時,該裝置具有主控制器,通過主控制器分別與外門驅動件、內門驅動件、扇葉電機以及壓力傳感器的控制連接,便能夠實現(xiàn)通過壓力傳感器在人員進入裝置前或離開裝置后進行感應,并對內門、外門進行自動的開閉,因此該裝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同時該裝置具有能夠隨扇葉轉動而吸引灰塵的吸灰組件以及用于收集吸灰組件吸引的灰塵的可拆卸灰塵收集盒,通過吸灰組件將底座中的吹落的灰塵收集到可拆卸灰塵收集盒中,待收集一段時間后,便可取出可拆卸灰塵收集盒倒出收集的灰塵,對底座進行清潔,簡單方便,大大降低了該裝置的清潔難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隱去倒U形板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內門與內門驅動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中平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中內層框架、風淋頭、風道、傳動件等結構的裝配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中扇葉、扇葉電機、傳動件、轉軸、皮帶輪及風淋頭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中內層框架為透視狀態(tài)時風淋頭的側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中風淋頭安裝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中吸灰組件、灰管、底座等結構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中盒子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中圓柱管、殼體、連接管道、灰塵殼體的透視裝配圖;
圖13是本發(fā)明中刮灰組件與圓柱管、管狀濾網(wǎng)的裝配圖;
圖14是本發(fā)明中刮灰組件與管狀濾網(wǎng)的裝配圖;
圖15是本發(fā)明中站人孔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本發(fā)明中凹槽的俯視圖;
圖17是本發(fā)明中底座的部分結構側視角度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各標記對應部件的名稱為:101、風廊;102、外層框架;103、內層框架;104、倒U形板;105、外門;106、內門;107、外門驅動件;108、內門驅動件;
201、門板;2011、平板;2012、鉸接軸;2013、圓環(huán);202、密封層;
3、風淋頭;301、皮帶;302、轉軸;303、皮帶輪;304、出風口;305、圓環(huán)片;306、皮帶纏繞處;
4、風道;5、氣管;6、扇葉;7、扇葉電機;
8、吸灰組件;801、流通孔;802、圓柱管;8021、環(huán)狀滑槽;803、管狀濾網(wǎng);804、殼體;805、導向扇葉;806、連接管道;
9、刮灰組件;901、扇葉形刮板;902、圓環(huán)圈;903、滾輪;
10、灰塵收集盒;1001、灰塵殼體;1002、盒子;1003、方孔;
11、底座;1101、站人孔板;1102、凹槽;1103、橫向加強筋;1104、縱向加強筋;1105、過灰孔;
12、灰管;
13、預通道;1301、上層板;1302、下層板;1303、復位彈簧;1304、導柱;1305、限位銷;
14、壓力傳感器;
15、傳動件;151、大錐齒輪;152、一級傳動轉軸;153、第一錐齒輪;154、第二錐齒輪;155、二級傳動轉軸;156、第三錐齒輪;157、第四錐齒輪;158、第五錐齒輪;
161、同步軸;162、電機;163、卷線器;164、提升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fā)明中涉及的相關術語的定義:
(1)本發(fā)明中所述“上”“下”“左”“右”“前”“后”“頂”“底”等方位詞均以圖2所限定的方向為基準。
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潔凈廠房新式除塵裝置包括主控制器與倒U形風廊101,風廊101包括倒U形外層框架102與倒U形內層框架103,外層框架102與內層框架103通過兩個倒U形板104固定連接。倒U形外層框架102、倒U形內層框架103與兩個倒U形板104均固定安裝在機架上,結構較為穩(wěn)固。外層框架102與內層框架103均包括兩個豎板和一個橫板。
如圖1、圖2、圖3、圖4、圖7所示,外層框架102的正面與背面開口處分別安裝有能夠向上收縮或向下展開的折疊式外門105、折疊式內門106,外層框架102的頂部安裝有用于驅動外門105收縮或展開的外門驅動件107以及用于驅動內門106收縮或展開的內門驅動件108。外門105與內門106均由依次首尾相鉸接的多個門板201構成。門板201包括平板2011,平板2011具有兩個長端,其中一個長端處安裝有鉸接軸2012,鉸接軸2012中心軸線與外層框架102的兩個豎板垂直,另一個長端處安裝有兩個能夠轉動安裝鉸接軸2012的圓環(huán)2013。平板2011靠近圓環(huán)2013的一端設有弧形彎折部。位于最上層的門板201鉸接軸2012與風廊101轉動連接。位于中間的門板201的鉸接軸2012則與其相鄰的位于其上的門板201的兩個圓環(huán)2013鉸接,位于中間的門板201的兩個圓環(huán)2013則與位于其下的門板201的鉸接軸2012鉸接。外門105靠近潔凈區(qū)的一面與內門106遠離潔凈區(qū)的一面均設置有密封層202,密封層202與每個門板201相貼合。當外門105與內門106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密封層202處于展開狀態(tài),當外門105與內門106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密封層202被折疊成折頁狀,相鄰的門板201之間會夾有兩部分密封層202。密封層202能夠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保證該裝置的封閉性,減小外部空氣進入潔凈廠區(qū)的概率。
如圖1、圖2、圖3、圖7所示,外門驅動件107與內門驅動件108的結構一致。外門驅動件107包括轉動安裝在風廊101頂部的同步軸161以及用于驅動同步軸161轉動的電機162。同步軸161的中心軸線與鉸接軸2012的中心軸線平行。同步軸161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卷線器163,卷線器163上均纏繞有提升繩164。提升繩164的一端與卷線器163固定連接,提升繩164的另一端依次穿過與每個門板201相貼合的各部分密封層202的一端與位于最底層的門板201的一端固定連接。只需控制電機162,外門105與內門106便能隨卷線器163的放卷而展開,隨卷線器163的收卷而收縮,結構簡單易操縱。
如圖1、圖2、圖5、圖6、圖8、圖9所示,外層框架102與內層框架103之間設置有倒U形風道4,風道4包括兩個豎向管道和一個橫向管道。風道4的橫向管道中設置有扇葉6,扇葉6位于橫向管道的中心處,外層框架102的頂部在扇葉6的上方開設有流通孔801,流通孔801之中設置有鏤空的用于安裝扇葉電機7的扇葉電機安裝架,橫向管道的頂部開設有與流通孔801相對應的孔,外層框架102的頂部有用于驅動扇葉6轉動的扇葉電機7。內層框架103的兩個豎板上均設置有多個能夠隨扇葉6旋轉而旋轉的風淋頭3,風淋頭3通過風淋頭安裝架轉動安裝在上述豎板上,風道4通過氣管5與多個風淋頭3連通。內層框架103的每個豎板上均對稱開設有六個用于轉動安裝風淋頭3的風淋頭安裝孔,六個風淋頭安裝孔在豎板上呈兩列三行排列,各風淋頭3分別轉動安裝在各風淋頭安裝孔中,每一列位于第一行的風淋頭3通過皮帶301與位于第二行的風淋頭3傳動連接、位于第二行的風淋頭3通過皮帶301與位于第三行的風淋頭3傳動連接。風淋頭3呈空心膠囊狀結構,膠囊的一部分位于內層框架103內,另一部分位于內層框架103外,風淋頭3位于內層框架103內的一部分的側壁上開設有出風口304。風淋頭3位于內層框架103外的一端與氣管5連通風淋頭3位于內層框架103外的部分上固定安裝有三個圓環(huán)片305,相鄰圓環(huán)片305之間形成兩個皮帶纏繞處306。內層框架103的頂部轉動安裝有兩個平行的轉軸302,兩個轉軸302的中心軸線分別與其中一列風淋頭安裝孔位于同一豎直平面上,轉軸302分別通過傳動件15與扇葉電機7的輸出軸的傳動連接。轉軸302的中心軸線與內層框架103的豎板相垂直,轉軸302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皮帶輪303,皮帶輪303分別通過皮帶301與位于第一行的風淋頭3傳動連接。因此通過傳動件15、轉軸302、皮帶輪303、皮帶301的相互配合,便能夠使風淋頭3在扇葉電機7的帶動下旋轉,改變出風口304的朝向,對人員或物體進行多角度吹風,使用時無需人員或物體旋轉也能夠擴大風淋頭3的吹拂角度,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快捷。
如圖5、圖6、圖7所示,傳動件15包括固定安裝在扇葉6的轉軸上的大錐齒輪151,大錐齒輪151旁設置有一級傳動轉軸152,一級傳動轉軸152與扇葉電機7的輸出軸的相垂直。一級傳動轉軸152轉動安裝在扇葉電機安裝架與圓柱管802之間,一級傳動轉軸152靠近大錐齒輪151的一端設置有與大錐齒輪151相嚙合的第一錐齒輪153,一級傳動轉軸152遠離大錐齒輪151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錐齒輪154,外層框架102的橫板中轉動安裝有傾斜設置的二級傳動轉軸155,二級傳動轉軸155靠近第二錐齒輪154的一端固定安裝有與第二錐齒輪154相嚙合的第三錐齒輪156,二級傳動轉軸155遠離第二錐齒輪154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四錐齒輪157,轉軸302上固定安裝有與第四錐齒輪157嚙合的第五錐齒輪158。
如圖1、圖2、圖10、圖11、圖12所示,外層框架102的頂部還設置有能夠隨扇葉6轉動而吸引灰塵的吸灰組件8以及用于收集吸灰組件8吸引的灰塵的可拆卸灰塵收集盒10。吸灰組件8包括安裝在外層框架102頂部的單側開口的圓柱管802,圓柱管802的單側開口朝向流通孔801所在方向。流通孔801與圓柱管802之間設置有用于過濾灰塵的管狀濾網(wǎng)803,圓柱管802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長方體形殼體804,殼體804與圓柱管802相連通,殼體804中設置有導向扇葉805,殼體804遠離圓柱管802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連通至少一個灰管12的連接管道806,圓柱管802與灰塵收集盒10相連通。灰塵收集盒10包括與圓柱管802連通的長方體形灰塵殼體1001,灰塵殼體1001中滑動安裝有盒子1002,長方體形灰塵殼體1001的一側開設有供盒子1002通過的開口,盒子1002靠近圓柱管802的一面上開設有供灰塵進入的方孔1003?;覊m殼體1001與盒子1002均由透明材料制成。吸灰組件8能夠將風淋室中吹落的灰塵吸入灰塵收集盒10中,通過肉眼便可觀察盒子1002中是否裝滿灰塵,將盒子1002拿出倒出灰塵即可,無需再拆卸風淋室對其收集的灰塵進行清理,大大降低了該裝置的清理難度,使其便于清潔。
如圖13、圖14所示,吸灰組件8中設有能夠隨扇葉6轉動而對吸灰組件8中的灰塵進行刮除的刮灰組件9。刮灰組件9包括由風力驅動的能夠刮除管狀濾網(wǎng)803外的灰塵的多個扇葉形刮板901,多個扇葉形刮板901均圍繞管狀濾網(wǎng)803等距環(huán)向設置,多個扇葉形刮板901遠離管狀濾網(wǎng)803的一側均與圓環(huán)圈902固定連接,圓環(huán)圈902靠近圓柱管802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滾輪903,圓柱管802內壁開設有能夠供多個滾輪903環(huán)向滑動的環(huán)狀滑槽8021。刮灰組件9能夠及時清潔管狀濾網(wǎng)803外附著的灰塵,防止灰塵堵塞管狀濾網(wǎng)803而使空氣無法通過,保證吸灰組件8內空氣的流通,提高吸灰組件8的工作穩(wěn)定性。
如圖1、圖15、圖16、圖17所示,風廊101的底部安裝有底座11,底座11包括自上而下設置的站人孔板1101、用于容納掉落的灰塵的凹槽1102,凹槽1102通過至少一個灰管12與吸灰組件8相連通。底座11靠近潔凈區(qū)的一側與遠離潔凈區(qū)的一側外均設置有預通道13,預通道13中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4。凹槽1102內設置有用于支撐站人孔板1101的多個橫向加強筋1103與多個縱向加強筋1104,橫向加強筋1103與縱向加強筋1104相垂直,縱向加強筋1104上均開始有供灰塵通過的孔。站人孔板1101上開設有用于與灰管12連通的過灰孔1105。預通道13包括上層板1301與下層板1302,上層板1301與下層板1302通過多個復位彈簧1303相連接,上層板1301與固定安裝在底座上的連接板,上層板1301遠離底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斜板。下層板1302的頂部設置有數(shù)目、大小、位置均與復位彈簧1303相匹配的能夠對復位彈簧1303起到導向作用的導柱1304,上層板1301的底部設置有數(shù)目、位置均與導柱1304相對應的限位銷1305,導柱1304的頂部均開設有供限位銷1305插入的限位孔。下層板1302的頂部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4。下層板1302的左右兩側設置有護板。通過壓力傳感器14、主控制器、電機162的相互配合,便能夠實現(xiàn)對人員或物體進行感應,以實現(xiàn)外門105的自動打開和內門106的自動關閉,提升了該裝置的智能程度,減少了操作環(huán)節(jié),更為快捷。
風廊101的內部與外部均設置有開關,開關上設置有“外門打開或關閉”、“內門打開或關閉”、“風淋打開或關閉”、“弱風”、“中風”、“強風”按鈕,主控制器分別與各開關、外門驅動件107中的電機162、內門驅動件108中的電機162、扇葉電機7以及壓力傳感器14控制連接。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將該裝置設置在廠區(qū)的潔凈區(qū)的入口處,外門105朝向遠離潔凈區(qū)的一側,內門106朝向潔凈區(qū)。
當裝置處于初始狀態(tài)時,復位彈簧1303處于自然伸長狀態(tài),壓力傳感器14與上層板1301的底部之間留有距離,二者不相接觸。外門105與內門106皆處于關閉狀態(tài),卷線器163均處于放卷狀態(tài),提升繩164處于放出伸長狀態(tài)。
當人員或物體走上外門105旁的預通道13上時,復位彈簧1303被壓縮,帶動上層板1301向下移動,使得限位銷1305插入導柱1304頂部的限位孔中,上層板1301與下層板1302之間的距離縮短,壓力傳感器14與上層板1301的底部相接觸后感受到人員或物體的力,壓力傳感器14將該信息傳遞給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電機162啟動,電機162帶動同步軸161轉動,同步軸161同時帶動安裝在其左右兩端的卷線器163轉動,開始對提升繩164進行收卷,隨著提升繩164的長度不斷縮短,在提升繩164產(chǎn)生的拉力的作用下,除了位于最上層的門板201鉸接軸2012開始在風廊101上的安裝座中轉動外,各鉸接軸2012分別開始在圓環(huán)2013中轉動,使得各門板201由偏向豎直的狀態(tài)逐漸轉動為偏向水平的狀態(tài),而密封層202也隨各門板201轉動而被折疊,外門105逐漸向上收縮,待到外門105收縮完畢,人員或物體便可以進入風廊101的內部,站上站人孔板1101,按下“外門打開或關閉”按鈕,關閉外門105電機162開始帶動同步軸161反轉,同步軸161帶動兩個卷線器163反轉,開始放卷提升繩164,隨著提升繩164的長度不斷變長,各門板201在重力作用下開始相互轉動,由偏向水平的狀態(tài)逐漸轉動為偏向豎直的狀態(tài),直至外門105向下展開完畢,密封層202由折頁狀重新展開為偏豎直的片狀。
按下“風淋打開或關閉”按鈕,主控制器收到開關信號后控制扇葉電機7啟動,帶動扇葉6轉動,扇葉6轉動產(chǎn)生的風順著風道4通過氣管5傳送到各風淋頭3中從出風口304吹出,對人員或物體進行吹風清潔,減少人員或物體上的灰塵,通過“弱風”、“中風”、“強風”三個按鈕能夠實現(xiàn)對扇葉電機7的出風檔位進行調節(jié),而在扇葉電機7啟動的同時,扇葉電機7的輸出軸上的大錐齒輪151開始轉動,帶動其左右兩側的第一錐齒輪153轉動,第一錐齒輪153通過一級傳動轉軸152帶動第二錐齒輪154轉動,第二錐齒輪154帶動第三錐齒輪156轉動,第三錐齒輪156通過二級傳動轉軸155帶動第四錐齒輪157轉動,第四錐齒輪157通過第五錐齒輪158帶動轉軸302轉動,轉軸302帶動其兩端的皮帶輪303轉動,各皮帶輪303分別通過皮帶301帶動其中一列風淋頭3中位于第一行的風淋頭3轉動,位于第一行的風淋頭3通過另一個皮帶301帶動位于第二行的風淋頭3的轉動,位于第二行的風淋頭3通過另一個皮帶301帶動位于第三行的風淋頭3的轉動,因為各出風口304都開設在空心膠囊狀風淋頭3位于內層框架103內的一部分的側壁上,因此隨著各風淋頭3轉動,各出風口304朝向的方向均會改變,實現(xiàn)各風淋頭3的多角度吹風,增強吹風覆蓋角度,盡量保證對待清潔人員或物體的全面覆蓋,吹落的灰塵會透過站人孔板1101上的孔落入凹槽1102中。
在扇葉6轉動的同時,位于扇葉6上方的圓柱管802內的空氣也會被扇葉6帶動的旋轉后被扇出,形成負壓狀態(tài),產(chǎn)生吸力,在該吸力作用下,凹槽1102中的灰塵會穿過縱向加強筋1104上的孔后從各過灰孔1105進入各對應的灰管12中,隨后從灰管12中順著連接管道806進入殼體804中,經(jīng)多個導向扇葉805導向后進入圓柱管802中旋轉,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灰塵會進入灰塵殼體1001內,又從方孔1003進入盒子1002中,因灰塵殼體1001與盒子1002均由透明材料制成,因此在該裝置停止工作時,觀察到盒子1002容納灰塵量到達一定值后,便可從灰塵殼體1001的開口處滑動拿出盒子1002,倒出盒子1002中灰塵后再安裝回去。部分未及時進入灰塵殼體1001的灰塵又會有一小部分纏繞在管狀濾網(wǎng)803上,而多個扇葉形刮板901會在扇葉6轉動的同時在風力作用下轉動,對管狀濾網(wǎng)803外表面的灰塵進行刮除,多個扇葉形刮板901轉動時會通過圓環(huán)圈902帶動多個滾輪903在環(huán)狀滑槽8021中滑動。
除塵完畢后,按下“風淋打開或關閉”按鈕,主控制器收到開關信號后控制扇葉電機7關閉,隨著扇葉電機7停止轉動,扇葉6停止轉動,風道4不再通過氣管5送風,同時,隨著大錐齒輪151停止旋轉,皮帶輪303也會停止旋轉,從而使得所有風淋頭3停止轉動。而圓柱管802中也不再產(chǎn)生吸力,不再吸附灰塵,同時多個扇葉形刮板901也停止轉動。再按下“內門打開或關閉”打開內門106,主控制器收到開關信號后控制電機162轉動,從而通過同步軸161帶動卷線器163轉動開始收卷,各門板201開始轉動,內門106向上收縮,各部件工作原理與上述外門105的工作原理相同。當人員或物體走出風廊101,走上內門106旁的預通道13后,復位彈簧1303被壓縮,帶動上層板1301向下移動,壓力傳感器14與上層板1301的底部相接觸后感受到人員或物體的力,壓力傳感器14將該信息傳遞給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電機162啟動,通過同步軸161帶動卷線器163轉動開始放卷,使內門106向下展開,回到關閉狀態(tài)。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附圖所示的具體結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對其作出種種變化。
上一篇:基于數(shù)據(jù)融合算法的GIS防塵棚環(huán)境智能監(jiān)控... | 下一篇:一種全自動高效風淋室 |